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

  •   第二天,商子载不得不早起,前去上学。

      上午,商子载坐车前去“瞽宗”,这里又称为大学、西学或上庠。商代颇重礼乐教育,即所谓“以乐造士”。当时有用作祭祀的场所“殷学瞽宗”,是乐师的宗庙。它位于国都南郊明堂西门之外,故也称为“西学”。祭祀时礼乐相附,瞽宗便逐步变为对贵族子弟进行礼乐教育的机构。

      “瞽宗”本指的是宗庙。在商朝那里可以学习道德和礼乐,由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人任教。教育具有官师合一的特点,即执掌国家宗法祭奠大礼的职官,往往是在学校教授礼乐知识知的教师,這种身兼兩职的统成为“父师”。

      而“右学”则是因为学校在王城的西郊,而商朝以右为尊,又以西方为右,所以把西郊的学校称为“右学”。事实上瞽宗也在王城的西面,被称为“西学”。所以很多人认为它和右学其实就是同一所学校。

      殷商辞中的“臼大学”是指献俘祭祖的场所,且与宗庙的神坛连在一起,以祭祖、献俘、讯截、养老为主要职能。即学校附近也埋着不少战俘的尸体。

      商子载来到这种学校,也不得不习以为常了,毕竟他自己宫殿下面也有。比较残忍的是商朝习俗会杀婴安宅。商子载心想:这群商朝人真是,知不知道什么叫人口红利啊。也不怕自己把自己给灭族了都。但他做过商朝研究的,心里面清楚还是生产力低下的原因导致。

      商朝习俗里,杀死婴儿埋在地下有镇宅的良好寓意。听起来似乎看起来很残忍,但是和当时商朝时代背景文化也是有关系的。可见刚从茹毛饮血走出来,还是有一些来自于原始的迷信习俗。

      而且在后世挖掘殷商宫殿时,就发现不少有用陶罐装着个婴儿头的头骨,埋在地下,貌似是用来镇宅的。所以说,必须是不怕鬼、意志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才能有胆量穿越会殷商来啊。

      而且估计当时还嫌人口太多了,商朝虽然已经开始了农业生产,但是由于农业技术发展水平低下,高产作物还没有被引进中国,所以食物的匮乏是一种常态,我们可以从考古证据上清晰直观地看到这一点。

      考古结果显示,商朝的平民大多数都营养不良,在统计了殷墟小墓缺铁性贫血,比例为80%。缺铁性贫血在殷墟小墓居民中是普遍存在的。一个人如果长期缺乏肉食的摄入而过于依赖谷物的话,便很可能患上缺铁性贫血。

      更加直观反映商朝存在着普遍且严重的匮乏,那就是牙釉质发育不全,比例接近78%。主要原因就是营养不良。

      当时的食物供应并不充分,营养不良的情况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人们的生存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这还是居住在首都的人,那对于商朝其他地区就不言而喻了。

      这种背景下,若可以应对匮乏压力的行为,即便是残暴血腥的,也会被强化,比如活人祭祀。

      同时,活人祭祀多少会削减一些人口,无论是本地人还是抓回来的俘虏,也就减少了粮食的消耗,人口的压力便会随之减弱,正好应对了粮食不足的困境。于是,这种残酷的行为可被随机降临的奖励,例如天旱时降雨,而不断地加强和固化,发展成为一种恐怖残暴迷信行为。

      而这种迷信,根本无助从根源解决问题。商子载心想:日后要是能参朝辅政,一定要发展生产力才行啊。

      来到“瞽宗”后,商子载记得这里是商代贵族子弟一样学习唱歌、舞蹈的场所,即所谓“以乐造士”。

      在拜见乐师后,只见桌子上都是竹简,打开一看,竟然是乐理知识。对于没学过音乐的商子载来说简直头晕眼花,不过就算学过音乐也会懵。只见上面写着好一大段:

      “古之神瞽考中声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钟,百官轨仪,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天之道也。

      夫六,中之色也,故名之曰黄钟,所以宣养六气、九德也。由是第之:二曰太簇,所以金奏,赞阳出滞也。三曰姑洗,所以修洁百物,考神纳宾也。四曰蕤宾,所以安靖神人,献酬交酢也。五曰夷则,所以泳歌九则,平民无贰也。六曰无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

      这都是中国传统的五音十二律。乐师说:“琴瑟尚宮,钟尚羽,石尚角,匏竹利制,大不逾宮,細不過羽。可惜我们乃是凡人,难窥天道,致使黃钟不能还原矣。”

      其实黄钟就是西方音名的C,太簇是D,以此类推。黃钟不能还原是因为定律時不断地使用三分损益的结果,最後一定会出現除不尽的小數,使得更容易产生誤差。其实C、D、E、F、G、A、B七声也至少在商朝时已经出现。这还是商子载还是上完学,回去用电脑查到的,不得不说电脑真好用。

      学完乐理,商子载还要跟着贵族子弟学跳“文舞”。文舞的舞者要手执旄羽,象徵渔猎收获後分配的情景,是郊庙祭祀等宗教仪式的舞蹈。这次学的是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大濩》。商代巫风盛行,于是交由祭祀的巫(女巫)和觋(男巫)来教。

      商子载看了看旁边的乐器,也快和周代差不多了。商代已经有不同的鼓,甲骨文就有。有用木腔蟒皮做的鼓,以及双鸟饕餮纹的铜鼓,这里还有制作精良的的石磬。

      青铜时代影响所及,商代这里还有青铜编钟、编铙等乐器,它们大多为三枚一组。各类型的打击乐器都出现。而陶埙从原始的单音孔、二音孔,发展到商代五音孔,并且已可以发出十二个半音的音列。

      到周代宫廷就有“六代舞”,“六代舞”包括了黄帝的《云门》、尧的《大章》、舜的《大韶》、夏禹的《大夏》、商汤《大濩》、周文王和武王《大武》六个乐舞。其中《云门》在《周居六乐舞之首

      文舞因是歌颂帝王以文德治天下,故称作文舞表演时,舞者手执龠翟(一种吹管乐器和一种以野鸡尾装饰的舞具)而舞,动作徐缓,节奏缓慢,动作具有礼仪性,舞蹈表演程式化。伴奏乐器有钟、磬、錞、铙、铎、琴、瑟等。表演融合诗、舞、乐为一体。

      还要唱诗,于是商子载跟着贵族子弟一起唱《那》,是祭祀其先祖殷汤的乐歌。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
      奏鼓简简,衎我烈祖。
      汤孙奏假,绥我思成。
      鞉鼓渊渊,嘒嘒管声。
      既和且平,依我磬声。
      於赫汤孙,穆穆厥声。
      庸鼓有斁,万舞有奕。
      我有嘉客,亦不夷怿。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
      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此时的商王武丁一大早的并没有上朝,反而早早的来到祭祀区。拿了块龟甲,开始问道:“丙子卜,多子其祉学,版不大雨?”丙子日在此向上帝占卜:子弟上学归来,会遇到大雨吗?会遇到什么意外吗?足见对儿子十分关心。占卜的结果是好的。武丁也就放心了

      等武丁出来,商子载的早上的音乐课也上完了。商子载问完武丁来这里干什么,不由得再次对到商朝人事无巨细的迷信感到诧异。

      尽管在今天的我们看来确实很迷信,而且事无巨细。小载载知道,心里也痛斥此类迷信活动。还是等他执政再说吧,但小载载也是任重道远啊。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解释鸽子如何在实验环境下变得迷信。鸽子误以为是自己的某种行为导致了食物的出现,而这种因果关系其实并不存在。这种迷信行为很容易产生,却很难消除,后来的实验数据表明,要想完全消除这种迷信行为,需要1万次以上的重复。

      吃完午饭后,商子载来到了下庠。“庠”在夏朝时原本还只是养老的地方。而到了商朝虽然变成了学校,但依旧具备有养老的作用。变成学校,主要是需要接此地教会贵族青年一些基本的伦理观念,比如孝敬长辈等。敬老、爱老的在商代才出现的习俗,商朝人敬老敬祖,平常无论发生什么是都直接用龟甲占卜,卜问祖先。

      还区分出了上庠和下庠。瞽宗为上庠,养国老於上庠,养庶老於下庠。上老,父师也;庶老,少师也。

      只可惜之后又慢慢发展成儒家的孝道。原本还讲求父慈子孝的,在发展到后来宋明理学以后,礼教大兴。到即便父母不慈,作为儿女的也要尽孝,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强调对自己除了劝,不能忤逆父母任何一点意思。

      在商代,“孝”被规定为社会道德准则,成为社会人文教育的中心内容,以培养贵族子弟的孝心。“尊神”和“孝祖”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在人文教化中,把“孝”作为处世的基本道德准则,只有遵守孝道才能继承王位,不守孝道会受到制裁。因此,商王要作孝的榜样。之前有一任商王太甲,由于不守居丧之礼,被伊尹放逐到桐宫去反省。伊尹教训他要做到“奉先思孝”,时刻不忘祖宗的恩德。

      尽管后世有教材《孝经》,一本完事。但来到庠,则是要亲身实践,聆听长者教诲。

      商子载进去之后,感觉有些紧张。虽然说以前上小学、中学的时候参加过探访老人院的服务,除了送东西还要聊天,对他来说,简直尬的不行,他也不擅长和老人聊天说话。

      商子载和其他一起上学的贵族子弟一同进去,偷偷看着别人怎么做,他也跟着怎么做。大家一起跪坐后,他也跟着大家一起向这群长老做最正式的参拜礼仪——稽。
      稽首为九种传统拜礼之首,商子载偷偷看着别人的动作和手的姿势,也跟着左手压着右手,和其他贵族子弟一样,一同弓身至地。将头部长久地触于地面,向这群长老叩一次头。一起说道:“拜见诸位长老。”

      长老们说:“起来吧。”这次真的读书,上语文和经史课程,甲骨文中的“册”字,像竹木简捆扎在一起,“聿”字(书写工具),像手持刻刀的样子。这些都是教育、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长老说道:“刻画甲骨就是要熟能生巧,你们现在刻甲骨看看你们退步了没有。”商子载十分紧张地手握刻刀开始刻。好在他还有点原生宿主的技能,给诸位老师看后还算满意。接着开始诵读诗书。此时的商朝已经有了读、写、算的基础教学。

      庠这里还是贵族年轻人练习射箭的地方。商子载也跟着一起射箭。

      之后商子载到了“序”,这里不仅需要学习“射”的技术,习武射箭,还要学“射”的礼仪,以及带有技击性质的舞蹈。商子载虽说运动还算可以,射箭对他而言也没什么,十有四五能正中靶心。好吧,还有更难的,练习射击活物,这样才能运用到实际,御驾亲征时也能派上用处。历代商王尚武,亲自出征攻打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而作为王子,日后更是要能够替王出征,成为商王的左膀右臂。

      之后的商子载还要跟着学习一起跳战舞,只见有一群人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商子载心中不由得恐惧道:不会我也要跟着做吧!

      还好大王和王子是另外一种舞蹈,只需操持兵器,例如青铜戈之类的就好。就不用跟着武士一样脱掉上衣,尽显狂野之气。

      不过“庠”和“序”都是沿袭夏朝,是官方办的供贵族子弟学习的基础学校。

      快到黄昏,商子载终于上完学了,可真累啊。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章 第三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