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9、第一百四十九章 ...

  •   皇太极带着宝华出宫的消息很快就被娜木钟和大玉儿知道了。

      这很正常,虽然后宫的管理日益严密,但是娜木钟和大玉儿都是地位不低的妃位娘娘,膝下也有立住的阿哥,投靠她们的宫女太监也不少。

      坤宁宫的消息传不出去,可其他地方也有她们的人,虽然不起眼了一点,能帮她们做的不多,但是这种小事

      娜木钟没什么反应,这么多年她早就看透皇太极了,而且她的事情很多,早就无心恋眷这些儿女私情的小事。

      之前三公主嫁给额哲当了察哈尔的大妃的时候,娜木钟并没有把他们这对夫妻看在眼里。

      别看他们两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稳定了察哈尔的各个部落,可是有乌恩其在,他们要想要在察哈尔一家独大那是做梦。

      娜木钟万万没有想到,之前她觉得三公主做梦的事情真的被她做成功了。

      乌恩其被他们打压的还不如一个小台吉,还连累了娜木钟背后几个部落。

      以至于这几年娜木钟的日子都很不好过,她又要考虑她的博穆博果尔,实在是没有一个眼风放到皇太极的身上。

      大玉儿倒是心情非常不好,苏茉儿还以为她家格格是因为陛下对皇后娘娘的宠爱而眼红,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小,但是她还是劝说她放开心,这么多年过来了,难道格格还没有看清楚陛下的真面目吗?

      在陛下的心里,只有皇后娘娘一个人,不管是他家格格还是贵妃娘娘她们几个,都是因为政治需要陛下才娶的,要想陛下的宠爱实在是难于登天。

      大玉儿都没有注意到苏茉儿的劝慰,她现在满心的烦恼都在多尔衮传进来的消息上。

      之前她不是怀疑福临说起婚事的不对劲儿吗?还派了人去查,她的人并没有查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大玉儿便暂且放下了。

      没想到多尔衮现在会给她这么大一个爆炸的消息,福临看上了鄂硕的女儿。

      大玉儿紧紧捏着她揉成团的信纸,她的儿子她知道,别看聪明早慧,其实最是倔强反骨,要是她一味反对,只怕福临陷得更深,可让她答应?

      不可能,哪怕鄂硕受皇太极重用,他家世不显,他这一支不过是董鄂家的旁支,没有多少家族助力,帮不了她的福临。

      她得好好想想,怎么断了福临的念想。

      **

      “卖糖葫芦嘞,又酸又甜的糖葫芦嘞……”

      “烧饼,好吃又不腻的烧饼……”

      “包子,卖包子嘞,皮薄肉香的大包子嘞……”
      “……”

      宝华和皇太极出宫坐的是特制低调的马车,从外表上看,和普通官宦人家的马车别无二致,可是里面很舒服,也可以清楚的看清外面街上的情况。

      他们现在所在的这条街是京城最热闹的大街,就因为这一条大街上坐立了一座学院,这些年从无人问津到了门庭若市。

      说以前无人问津可能是夸张了一点,毕竟这里是皇城之下,就算因为战乱萧条了一段时间,但在朝廷稳固之下,变化很快,说日新月异都不为过。

      至善学院刚开始创办的时候,宝华和小钮祜禄氏她们选了很多地址,最后才确定了现在外城城南这个地址,这里虽然不是内城,但是也非常靠近内城了。

      而且因为那个时候战乱连连,京城很多百姓都不确定在大明灭了,大顺走了,这紧跟着来的大清会在这京城待多少时间,有不少求安稳的老百姓暂时离开了京城去了城外投亲。

      有那缺钱的城南老百姓自然把房子都卖了,即使他们心里很清楚,这京城总有一日会安稳下来,到时候他们再想回来就难了。

      可是他们实在被大顺的那些兵吓怕了,那个时候说是水深火热也不为过,虽然那些大顺将军们一般都是找官宦富贵人家的麻烦,对他们这样没钱,一点油水都刮不出来的穷苦人家看不上眼,但是大顺的军队除了大大小小一大摞的将军,更多的还是无官无品的小士兵,他们可不管一根针还是一条线,只要是他们看上的都会掠夺而走,甚至有些时候,那些士兵还会对他们的妻女做出不好的事情。

      大清的士兵倒是表现的比大顺的好,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是刚开始做做样子,等到之后露出真面目?

      与其等到时候一无所有,还不如在这相对不甚艰难的时候早日离开。

      毕竟比起钱财还是妻女性命最为重要,就愿意卖了宅子离开京城。

      那个时候城南这一片很是萧条了一点,还是宫里传出了皇后娘娘要修建学院的消息,才又有了一点人气。

      而且那个时候还闹出了一个不少的笑话,那些文人墨客以为这个学院是大清国母为了安抚百姓修建的皇家学院,所以才会传出会收穷苦老百姓的孩子进学院学习。

      他们便都以为是给修给男子的,毕竟是学院,类似于国子监,怎么可能会受女子进学院呢?

      礼记有云,男女七岁不同席,而文人启蒙到登庙堂之高又岂止七年时间,如果在文人里面混入一个女子,那岂不是有违礼教吗?

      皇后娘娘作为一国之母,哪怕是异族的国母,也不会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吧?

      想到这些,那些文人墨客中家境贫寒的觉得自己的机会到了。

      原本他们能启蒙,靠的都是家中父亲的日日耕作,靠的是母亲和姐妹的浆洗刺绣。

      可随着他们启蒙时间日深,需要的钱财愈多,哪怕父亲的背脊弯了,母亲的眼睛瞎了,姐妹的手废了,这些钱财也拿不出来?

      考了三次、四次、五次都没考上的,只能哀叹世间不公,官场昏暗,皇帝昏庸,才让他们郁郁不得志。

      可是现在鞑子皇后居然收贫苦百姓家的孩子入学,就在他们看来就是鞑子皇帝,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众口,让自己的地位更巩固,才来收买他们。

      按理说,文人的气节应该让他们拒绝的,可是登庙堂之高,为百姓做主的壮志让他们拒绝不了。

      只是,就算鞑子皇帝对他们伸出了援手,他们也要好好考虑考虑,伸伸他,不能让鞑子皇帝觉得他们好收买。

      于是那些文人开始频频出现城南,也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来表示出他们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他们以为自己做的不着痕迹,但聪明人一眼就看出了他们的虚伪做作。

      那个时候同是文人的汉臣们有不少都羞愧出门。

      以前是汉臣被他们这些文人鄙视,现在是汉城羞于与他们这些文人搭边。

      最令汉臣们羞于见人的是当传出学院只招收女孩子的时候,有几个承受力差的文人表现的像范进中举一样,简直是给他们文人丢脸。

      宝华看着这条街上的商户,除了一开始就开在这里的零星几家商铺,其他的都是已经毕业了的学子们开的。

      前朝的时候女子是没有私产的,唯一受到保护的也就是她们嫁人时的嫁妆。

      现在也差不多,不过因为宝华这个皇后娘娘动了一些手脚,大清律例中她做了一些文字手脚,就等了女子明智意识,拥有反抗能力之后爆发了。

      皇太极与有荣焉的握着宝华的手,欣赏着眼前的‘盛世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未尝不说明了他的治国有方啊。

      皇太极想起一件事,“我听说这次学院毕业用的试卷就是这一届会试的试题,学院里有不少学子写得策论都不错,有几个即使放到参加会试的举人里面也能拔得头筹。”

      “是呀。”宝华的声音都轻快了很多,她想起那些努力的学子们也与有荣焉,她们真的很努力。

      宝华开办至善学院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女子的地位,让女子也能像和男子一样,不仅能够抬头挺胸的走在大马路上,还能够和男子在朝堂至上并立。

      不过她也清楚这个目标太大,需要的时间很久,但就算再久她也愿意尝试,哪怕它可能会像秦二世而止。

      看到宝华的笑容,皇太极心情也很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善,当初你为学院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如今倒也实至名归。”

      宝华讶异的看了一眼皇太极,他们从来没有一起探讨过这个问题,没想到皇太极这么懂她。

      何为“至善”,简单地说就是大公无私!仁爱众生即善,唯德是行的十种品格、品行,就是至善。

      这个至善,也指的是老子道德经所阐释的上善:像水一样处下不争,具有水的品格、性格。

      这个善的根本,是指心里面的修持,十种善德之心要求修养德道者一心一意去实践,并且做到十善的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爱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蔼心、忍耐心、勇猛心,这就是十善心。

      十善心也就是上善,亦或者是至善的基本元素,也就是世人修善所应当立定的脚跟,是“止于至善”应当把握的十大方面。

      这也是礼德的基本成份,它内部所蕴含的,就是以礼德为中心的五德能量和品格。

      在宝华心里,这十善心所具备的品格就是她希望从学院毕业的学子们所拥有的,也不必十善俱全,哪怕只有十之二三,她也满足了。

      宝华又自豪又炫耀的说道:“就是她们自己的努力。”

      皇太极:“你打算什么时候让她们参加科举?”

      “你知道?”宝华仔细观察皇太极的表情,他还是那个笑,好像他就是和她拉拉家常,“你不反对吗?”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49章 第一百四十九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