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7、第 127 章 ...

  •   第127章
      与此同时,村里人也更清闲了下来。
      婚宴后没几天,王淑玉带着正武夫妻上了村长家的门。
      院子又有许多人,天比之前冷多了,角屋檐下摆了个大围炉子。
      妇人们围着围炉坐了一圈,身上晒着日头,脚下踏着炉沿,暖乎乎做着针线。
      里头还有个稀罕人物——姚春梅。
      不知她是在戚染花那里终于死了心,还是想过来打探点什么,居然也掂了针线带着女儿正香挤在人堆里。
      兰婶她们不至于赶她母女走,闲话说着说着,还让她接了几句,也没说什么浑话,这下大伙更不好冷落她们了。
      还有几个叔子和村长家的男子们围在杂物棚边,修补农具。
      王淑玉背着家喜乐呵呵进了院子,“哟,你们可真快活,也没个去叫我一声!”
      兰婶扭头见是她,起身指指说:“还叫你?现在哪个有你快活哦。啧啧,这是萱草吧?长得真好!”
      妇人们也七嘴八舌夸着,不管说的是不是心里所想,总要给新人一点脸面先。
      马萱草大大方方地跟着正武叫人。
      姚春梅缩在人群后,目光上下扫着马萱草,不知想什么。
      村长也过来招呼正武,叫儿子去拿凳来,可家里能坐人的早被拿出来了,还是两个嫂子抽出自己的小凳。
      王淑玉自己坐下,另一个推了回去,说:“你们坐你们坐,后生家家的,让他们站着。”
      马萱草上前帮婆婆解了背带,把家喜抱进怀里,轻轻颠着哄她。
      家喜哼唧几下咯咯笑起来,可见已经和小婶子很熟悉了。
      徐巧扇摸了摸家喜的帽子,爱不释手看着她,说:“哎哟,和婶子果然是一家人呢!上回我去抱,还不让的。”
      马萱草笑盈盈地说:“那会还小吧?也是这两天才让我抱的。”
      她们这边说着娃儿,很快熟络起来,王淑玉也和几个老相识的聊起家常。
      正武插不进嘴,只管贴着媳妇边上乐呵。
      王淑玉今天过来当然不是闲话家常的,除了带小儿媳认认人以外,也是要找村长商议给正武做屋的地儿。
      趁还没上冻,能做到哪一步到哪一步,等刘木生回来,也少操点心。
      说了几句,她就望着莫村长,转入正题:“老哥,家里要给正武夫妻做个屋,也不知哪里合适,你帮我们看看?”
      莫村长一早也琢磨过这事。
      按理说刘木生就两个儿子,他家屋院大,边上又偏僻,小儿子哪怕不住老院子里,也能在旁边挤一挤建个小屋。
      只是看来,老夫妻并没有这个打算,是要给小儿子住远些了。
      刘木生确实好好思量过的,老二若是离老大太近,以后小夫妻动不动回马饮坡,家事农事很容易丢给老大一家。
      “哥,家里柴火烧光了,我抽两根去用。”
      “嫂子,我们刚到家,不好点灶,你屋里吃剩的,端一碗给我呗?”
      “大哥,我们赶着出门,你去埂边浇地,顺便给我那二分也浇一浇。”
      如此种种,以刘正文老好人的性格,肯定无法坚定拒绝,到头来,还是老实人吃亏。
      所以他索性让小的一对住得远些,起码上门没那么方便。
      莫村长还没发话,姚春梅憋不住了,呼喝出来说:“噢哟噢哟,刘家又要发配了?哪里用得着去外头,我柴棚挪个位置给你!”
      王淑玉气得够呛,还没说话,莫村长先开口:“你胡咧咧什么!儿大分家,天经地义,父母既给你们成家,又给你们分产,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好的都给你,别个吃土去,才叫你满意?”
      莫村长难得发脾气,一番话说下来,即是教训了姚春梅,也是警告刘正武夫妻。
      他开口比王淑玉和姚春梅对吵要好得多,姚春梅不管服不服气,只能悻悻低头。
      正武也垂下头。
      还是马萱草说:“叔说的对呢!爹娘哪怕有银山,那也是他们自己挣下的,无论给什么,给多少,咱们小辈欢欢喜喜接下就是,万万不会强要的。”
      话说的非常漂亮,大伙对她更是刮目相看。
      连莫村长也是非常赞许,和蔼地看着她说:“你能这样想,再好不过了,以后夫妻同心,未必挣不来自己的银山。”
      徐巧扇们都夸王淑玉又娶了个好媳妇,以后真是等着享福了。
      王淑玉听她们夸着,不住的点头,看起来对马萱草很满意了。
      只是她心里想的却是,马萱草能这样说,不过是因为没有立场去争取,或是说,小儿媳的心并没有在瓦山村。
      她对小儿媳,也只有一点点满意,尽够保持面上的喜欢而已。
      在乡下人家里,出嫁的女儿如果离得远,是没有三朝回门这一说法的,可在婚宴后的第二天,马萱草就主动提出三朝要回门。她说离开娘家两天了,不放心嫂子和侄儿侄女们,三朝要回去住两天。
      她还好言好语和婆婆说,爹娘走得早,她是哥嫂带大的,如今侄儿们年幼,哥哥不能动了,她丢不下。在侄儿们成人前,肯定是要经常回去帮衬的。
      她这样坦诚,王淑玉还能说啥?她也不是那种心狠的人,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何况之前已经有过心里准备,这个儿媳妇面上是娶进来,实则是小儿子入赘去了。
      她们隔了几天才来村长家,也是因为小夫妻昨晚才回来。
      她奈何不得小儿子,也拿捏不住小儿媳,所以,干脆放手。
      划清界限,随他们自己折腾去。
      莫村长琢磨完刘木生老夫妻的意思,又问过小夫妻的想法,最后择了大虎家和小瓦径中间一块让他们去开荒挖基。
      地方离大虎家有三十多丈,半夜睡觉关起门窗,杀猪声也听不到什么。
      距离小瓦河也不远,吃水还行,沿着河岸弯弯曲曲走上一里多路,就能到刘木生的院子。
      大伙在心里默想了一下,能开出来的位置围个小院,里头搭三间屋棚,小夫妻带几个娃儿住,暂时是够。
      正武小夫妻迫不及待要去看,于是莫村长父子跟着过去,帮他们定定位,以便过后来挖基做屋。
      王淑玉抱过小孙女,重新坐了回去,笑呵呵说:“你们去看。我老胳膊老腿走不动了,带家喜在这儿玩会。”

      小夫妻一走,院子里忽然安静起来。
      洪小芹勾头缩脑碰碰王淑玉,问她:“你们分正武几亩?”
      刘家祖上算是木器世家,讲究传承正统,本家、分支,正房、偏房,分得清清楚楚。刘木生的高祖这支逃荒到这里,莫名也捡起了这条规矩,不管有几个亲生的儿子,只留下一个学手艺的,其他成家后就分出去过。
      地是越分越少,到刘木生的祖辈那代,就有两个叔祖实在无田地可分,只能拖家带口离开瓦山村,几十年没有音讯往来了。
      而如今刘木生手上,只剩六亩,最多能给正武两亩,毕竟老夫妻这边大大小小还有七口人呢,孙巧巧又还能生。
      至于儿子们的下一代怎么办?那就是到时候的事了。
      院里好几个人都黯淡了脸,世人都说多子多福,可在瓦山村,土地不够,多出来的儿子拿什么去养?
      这片洼地当初救活了他们的祖先,却也同样困住了他们的子孙。
      果然,王淑玉轻轻拍着家喜,半是无奈半是心酸地说:“能给多少?家里就那么些,埂边有块一亩半的...他们毕竟才两张嘴,唉!以后有娃儿了,叫他们自己去挣吧。”
      给再多,小夫妻经营再好,恐怕也只有往马饮坡搬的。
      如今就给一亩半,够他俩自己糊口,搬走多少,就自己饿着吧。
      姚大头悄么么听着,半晌才等到自己妯娌的话,起先还偷笑出来,忽地也心酸起来。
      刘树生被分出来时,老一辈给了四亩地。
      近二十年来,她再要强,再会抢,也不过从犄角旮旯里抠出两分地,一家五口勉强够活。
      这还是儿女年纪小呢,再过几年,儿子正宝正祖长大娶亲,四亩地够几个人吃的?
      她十多年前夭折了个儿子,前些年肚里还掉过两个,如今四十来岁,估计不会再生,说来倒是好事了......
      也有几个叹息着说起自家的难,好端端的围炉取暖,倒搞得人人心里冰凉。
      王淑玉擦了擦眼角,又乐呵起来,打孙女的襁褓后抽出一个布袋子,对众人团团说:“讨米啰~~~明儿家喜就一百天了,管各位讨几把米做百日粑,保佑我孙长命百岁呀!”
      大伙半真半假恭喜着,实则想啐她,居然还有这一出等着呢!
      虽说是“讨米”,实则哪家也舍不得给大米的,一小把杂粮足够了,村里都是这样的。
      兰婶先抓了一把给她,然后让小儿媳钱增帮她抱家喜,顺便陪着去往别家“讨米”。
      王淑玉心满意足走了。
      院里又热闹起来,不外乎说的马萱草,看着真是不赖,就是不晓得干活怎么样。
      等看到马萱草干活,大伙更是交口称赞。
      屋址选好,夫妻就开始上山伐木割草,开荒屋基地,下河挖泥做砖。
      马萱草样样奔在前头,走路带风,别看她个头小小,抗起木头来,居然不输正武。
      对村里人又落落大方,路上遇到或是打人家门口经过,不管认不认识,年长都是叔婶,年轻的都是大哥嫂子,叫得甜,笑得欢。
      唯一一点让人说不好的就是,她经常回娘家......哪怕刚见她腿脚发软拖了一根木头路过自家门口,眨眼就又能看到她和正武疾步返回,说要走一趟马饮坡看哥嫂去。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7章 第 127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