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入学读书 ...


  •   年轻的先生直接给谢熠口头出题。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后面的六句你写下来。”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出自《千字文》,《千字文》是认字启蒙课本之一。

      这算不上什么考题,只是为了甄别谢熠是否蒙学以及书法如何。

      谢熠自己是背了四书五经的,三百千他没有背过,幸亏来之前他问了董墨言青川入院的考核规则,提前做了预习,所以这也难不到他。

      他从篮子里将毛笔和纸张取出,在桌前端正而坐,开始书写起来。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写完,谢熠起身将“作品”交给先生察看,两位先生看过,默写的内容分毫不差,至于写的字……

      稍显稚嫩,但也明显可以看出是下了功夫的馆阁体,这点就很加分,因为有的学生蒙学练字,一般开始都会学“颜体”或者“柳体”,不是说那种字体不好,但青川书院是培养科举考生,科举考场上还是要以馆阁体为最佳。

      两位先生看过之后,对视一眼,默默点头。

      年轻的先生说道:“谢熠,你通过了,后天准时到书院来。”

      谢熠行礼拜谢,年轻先生提笔记下谢熠的名字,谢熠问道:“先生,那束脩?”

      年轻先生道:“你父母可带来了?”

      谢熠道:“爹娘在家务农不得空,束脩我自己带来了。”

      年轻先生道:“既然如此便交上来吧。”

      谢熠将提前准备好的银子交上去,年轻先生给他开了一张收据,嘱咐他带回去交给父母。

      谢熠一一应了,最后行礼拜别。

      看见谢熠出来,董墨言和谢富赶紧围上来,异口同声问道:“怎么样?”

      谢熠道:“已经教了束脩,先生让我后天准时来上学。”

      董墨言和谢富哈哈大笑,董墨言道:“我就说你可以的。”

      谢富:“太好了三弟,真为你高兴。”

      谢熠自然也是高兴,说实话,虽然这个考核不是正式的考试,但他还是有一点点考试的紧张感的,毕竟要是不通过,自己就要再等一年,现在尘埃落定,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了。

      “走,我请你们吃顿好的,我们庆祝一下。”

      两人自然都说好,三人便相约往镇上的酒楼走。

      谢熠点了几个菜,才刚要大快朵颐,便听见董紫宁道:“呵——请客吃饭也不叫上我。”

      三人赶忙给她让出位置,谢熠问道:“紫宁姐,你怎么来了?”

      董紫宁反问他:“二哥陪你去书院你怎么不叫上我?”

      谢熠道:“商行那边忙,怕你脱不开身。”

      董紫宁:“这勉强算个理由,看你请客吃饭了,书院的先生肯定是收了你了。”

      谢熠道:“对,后天去上学。”

      董紫宁叹了口气:“唉。”

      谢熠问她:“怎么了?”

      董紫宁:“我爹说你是个做生意的好苗子,原本想着把生意做到县城、府城上去,到时有你帮忙轻松多了,现在你跑去读书,我爹伤心了。”

      董墨言道:“人各有志,而且熠弟这样的禀赋,读书才是更好的出路。”

      董紫宁道:“好了好了,谁不知道似的。”

      谢熠笑了笑,说道:“我虽然不在商行,但我二哥来了也是一样,我会的他都会,而且依我看,他经商比我还有天分,在我们家里,自小就数他能说会道。”

      他突然提及,谢富倒不好意思了,他是能说会道不假,但那是在村子里,在董紫宁这样的“主家小姐”面前,他的口才要打个折。

      年初来董家拜年的时候,谢熠带着谢富都是跟董昌浩在聊,因此谢富和董紫宁只算见过一面,这两天谢富又跟着谢熠整天炼盐,因此两人还不算认识。

      想到这点,谢熠便主动介绍:“紫宁姐,我正式介绍一下,这是我二哥谢富。”

      又跟谢富道:“这是紫宁姐。”

      谢富主动叫人:“紫宁姐。”

      董紫宁:“不对。”

      三人愣住,董紫宁道:“谢熠叫我姐是比我小,但你不一定比我小啊。”

      谢熠道:“你们都是十四岁,我二哥生辰是五月。”

      董紫宁:“我是九月。”

      谢熠笑道:“那还真是,这么说我二哥得叫你紫宁妹。”

      董紫宁朝谢富道:“富哥。”

      谢富:“……”

      一时噎住不知如何说话。

      还是董墨言道:“紫宁就这样,你习惯就好。”

      谢富道:“不不不,紫宁……紫宁妹妹这样很好,很好很好。”

      董紫宁道:“你看看,还是人家富哥会说话,你就会损我。”

      董墨言:“我什么时候损你了?”

      谢熠在旁乐得看他们斗嘴,说道:“先吃吧,饭菜都凉了。”

      其他三人才反应过来,一起动筷子,他们问了谢熠整个考核的过程,相聊甚欢。

      最后欢尽而散,董墨言和董紫宁回商行,谢熠和谢富则买了些东西回家,将这个消息跟家里人分享。

      家里人自是替他高兴,谢长福和陈氏嘱咐他既然上了学就要好好用功,不用操心家里。

      这些谢熠都应了,他们家就像这一年的春日,蕴含着勃勃生机。

      当晚在家住了一夜。

      因为有了马,他们从青川镇来回黄泥村也是轻松很多,第二日再返回镇上。

      谢熠亲自“监工”,让谢富独自操作,炼出了一批完好的盐,便完全放心将炼盐之事交给谢富。

      翌日,谢熠早起收拾好笔墨纸张,带好课本,到商行和董墨言集合,两人一起相约上书院去。

      青川书院也是分年级的,一共有甲乙丙丁四个班,新近书院的学生都会分到丁班,从头开始教四书五经,后面按照年份依次升级,当然,十分优秀的也可以提前升级,甚至进入甲班。

      董墨言就是如此,他进书院才第三个年头,照理说他应该在乙班,但他被先生提到了甲班。

      至于谢熠的话,他自己倒不着急,虽说他已经将四书五经背熟,但很多字句的意义他还是不懂的,根据董墨言的说法,丁班会先教四书五经释义,丙班开始教试贴诗,乙班教八股文,甲班就是“完全体”了,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模拟县试、府试、院试考试,甚至每半年还会模拟乡试、殿试。

      可以说,青川书院就是为了培养科举而建立的。

      这无疑是谢熠极为需要的,姑且不说这里先生的水平如何,起码给了一套完整的科举训练流程,很符合谢熠的需求。

      两人到了书院,董墨言去甲班报到,谢熠则去了丁班,两人分别。

      谢熠在丁班挑了个靠前的位置,发现和他同一批的新生,竟然有四十多人。

      “一个镇就有这么多学生,可想而知一个县有多少人了,竞争还是很激烈的。”

      谢熠如此想,不过读书读书,他只管读好自己的书,其他的先不多想。

      新生陆续到来之后,外面响起了敲钟的声音,不多时,一位先生从外面进来。

      谢熠发现,这位先生就是前天面试他的那位年轻先生。

      实际上谢熠已经从董墨言口中听到过这先生和那位老先生的信息了。

      那老先生竟然是青川书院的山长,同时也是负责甲班的教习,无论是董墨言还是书院里的其他先生,都尊称他为“许老”,根据董墨言的说法,这位许老全名是许益山,是有功名在身的,他是举人出身,虽然没有更进一步考中进士,但也曾经在府学做过教谕,后来年纪大了才告老还乡,当了青川书院的山长。

      董墨言还说,以许益山的出身和资历,即便是到县城上的书院也能当山长,只是因为他的老家在青川镇白水村,老人为了造福乡里,这才留在青川书院培养后起之秀。

      而负责教导谢熠的这个年轻先生,是许益山的“亲传弟子”,名叫惠正阳,是秀才身份,也算有了功名在身。

      惠正阳先介绍自己,然后让谢熠等人自我介绍一遍,这点和谢熠前世上学很像。

      介绍完之后,惠正阳介绍了他的课程,他将会花一年的时间讲解四书五经,主要是讲四书,五经内容太多,一年讲不完,会在后面几年继续讲,让同学们务必跟上他的进度。

      谢熠默默记下。

      开学的第一课,惠正阳讲的是《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他在上边念了一遍,然后要求谢熠等人也念一遍,最后开始讲解。

      《大学》虽然四书之一,但整本书下来也只有一千五百字左右,是非常适合用来“开宗明义”的。

      不过惠正阳并非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讲,而是根据《四书章句集注》的释义进行讲解,因为科举考试的正统解释就来自《四书章句集注》,县试有一种题目叫做“墨义”,就是给出四书原文,要求考生解释,而结实的标准答案就来自章句集注。

      “还得买一本集注。”

      谢熠边听边想,而他仔细听了半天,发现惠正阳讲的确实不错,不亏是考了秀才的人,功底和口才都不差,谢熠觉得自己七两束脩花得值,青川书院也来对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1章 入学读书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